周二亚洲电子交易时段,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期铜继续回落,受人民币走弱及需求放缓影响。尽管价格仍接近历史高位,但市场情绪转趋谨慎。
  截至周二中午,LME的三个月期铜下跌0.71%,报10,776美元/吨。
  周二上海期货交易所(SHFE)12月期铜下跌570元或0.65%,报每吨86,510元。
  周二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一周低点,因中国10月制造业活动放缓,新订单减少,并受到潜在关税忧虑拖累。人民币疲软使中国进口铜成本上升,削弱国内投资者的采购积极性。
  与此同时,美联储内部对是否在12月再次降息存在分歧,这也削弱了市场对12月份进一步降息的预期,进而提振美元走强。美元走强令美元计价的金属对持有外币的买家更为昂贵。
  需求方面,现货消费持续低迷,下游企业因价格高企而按需采购,导致市场成交清淡。
  上周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仓库的铜库存较前一周增加10.8%;上海洋山铜溢价降至每吨35美元,较9月底的58美元显著下降,表明中国的铜进口需求减弱。
  尽管需求放缓,供应风险仍是市场焦点。嘉能可计划因成本问题关闭其在加拿大的最大冶炼厂,引发供应中断担忧。
  此前全球铜供应已受印尼与智利部分矿山检修影响,短期内供给紧张局面或难缓解。
  分析人士认为,尽管短期需求压力较大,但在供应瓶颈与全球能源转型推动下,铜价长期仍具支撑。市场或在高位震荡中寻找新的平衡点。